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8:41:27  浏览:97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印发《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1996年11月5日,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公司,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广州、济南、杭州市分公司: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6〕205号文件《关于法定再保险业务问题的批复》及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人身险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业务实际情况,总公司研究制定了《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分公司应根据本《细则》的规定及要求,抓紧制定1996年第1、2、3期分保业务报表及帐单,并于11月30日前报送总公司,分保费余额于12月10日前上划至总公司。
为了保证法定分保业务的顺利实施,各分公司要安排熟悉业务,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负责分保工作,并将分管该项工作的处室及人员名单上报总公司业务管理部。
各分公司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公司。

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法定分保业务实施细则(暂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一九九六年人身险法定分保条件》及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人身险法定分保实施细则(暂行)》特制订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分保均指法定分保,分保接受人特指由人民银行授权接受法定分保业务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
根据有关要求,法定分保由总公司与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统一办理,因此各分公司须将其分保费和各种分保帐单、报表划、报至总公司,赔款亦须由总公司向分保接受人摊回后拨至分公司。
一、开始日期
法定分保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凡1996年1月1日起签发的属法定分保范围内的保险单均需办理法定分保。法定分保业务每年自动续转,各分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注销。
二、业务范围
各分公司直接承保和代理人代理的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的全部业务,其中不包括储金业务和按惯例不属于商业保险的业务。法定分保业务各险种所使用条款为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批准或备案的条款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经分保接受人同意的保险协议。
三、分保比例
属分保范围内的业务,分公司按毛保费的20%划至总公司,其余80%成份自留。总公司负责分公司赔款的20%。
四、业务年度
每一业务年度为3年。保险单业务年度的划分以保险责任开始的自然年度为标识。某一业务年度已做分保的保险单项下发生的赔款,无论其赔款发生在该业务年度中的哪一年,均为该业务年度的分保赔款。编报时须注意加以区别。每一业务年度滚动到第三年底结束。例如保险责任在1996年开始的保险单应纳入1996业务年度。1996业务年度的保单在1997、1998年发生的赔款,其赔款仍计为1996业务年度的赔款。1996业务年度涵盖的时间范围为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
五、业务类别
分保业务按险种责任性质归类,共分7类,类别及相应的险种编号如下:
险种编号 类别名称
O. 团体人身意外险(附加医疗保险)
P.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医疗保险)
Q. 中小学生平安保险
R. 大额疾病医疗保险
S. 航空人身意外保险
U. 健康保险
Y. 其他险
六、手续费
各险种以分保费为基数提取25%的预付分保手续费,该手续费从季度帐单分保费中扣留,并在再保险3年核算期届满时根据各分公司分保业务的赔付率予以调整,公式如下:
本业务年度分保业务的已决赔款+未决赔款
赔付率=--------------------------------------×100%
本业务年度全部法定分保费
赔付率等于65%的,分保手续费率为25%。以65%为标准,赔付率每升高或降低1个百分点(不足1个百分点不计),分保手续费率减少或增加0.5个百分点,但分保手续费率最高以35%为限,最低以12.5%为限。
手续费除根据各分公司的赔付率调整外,总公司还可根据全系统的赔付率再做进一步微调。
以上分保手续费均包括经纪人手续费、代理费、营业税及印花税在内。
上述分保手续费进行调整时,各币种均折合成人民币统算。折合率以调整分保手续费当年12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为准。
七、退保手续费
凡遇退保,分公司应将分保手续费退回总公司。如退保发生在保单生效日后的1个月内,总公司退回该保单全部分保费。如超过1个月,总公司按未经过期间比例退回分保费(未经过期间未满1个月的按1个月计),并按退保手续费率计算退保手续费。退保手续费率为当时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退保手续费按整月计算,不足1个月部分不计。
八、未决赔款和未到期责任
未决赔款每年在第四季度按业务年度与险种类别、币种编制报送。每一业务年度滚转到第三年底业务年度结束时,仍有未决赔款,该未决赔款全额转入下一个业务年度的季度帐单中。例如:1996业务年度的保单到1998年底仍有未决赔款,该未决赔款在1996业务年度第12期帐单中做未决赔款转出,在1997业务年度的第8期帐单中做未决赔款转入。
对于个别特殊险种,如在3年核算期满仍有未了责任,该笔业务的未到期保费按全部分保费的100%转入下一业务年度。
九、现金赔款
每一张保单或每一次事故赔款折合人民币达到或超过50万元时,分公司可向总公司发出现金赔款通知书,并应按总公司的要求提供与该笔赔款有关的理赔资料,如未按要求提供,总公司应在10天内通知分公司增补。总公司应在收到所需资料的30天内支付现金赔款。但要在下季度帐单中冲减。
例如:××公司4月份得到现金赔款60万元,该公司要在作第二季度帐单时冲减,冲减方法如下:
--------------------------------------------------------
| 借 | 贷 |
|--------------------------|------------------------|
| 已决赔款1600000 | 退现金赔款600000|
--------------------------------------------------------
为提高效率各出单公司的现金赔款出险通知单可在报上一级公司的同时上报总公司。
十、赔案处理
各分公司有权按照保单的约定处理一切赔案,决定赔款金额和合理的施救费用,但每一张保单项下一次赔款折合人民币达到或超过150万元时,分公司应在接到出险或索赔通知后的30天之内将该项赔款的有关情况通知总公司。分保接受人视情况有权派员参与理赔。
十一、帐单和业务报表的编制
各分公司要按业务年度、业务类别编制季度分保帐单上报总公司分保处。季度划分方法为:1月1日至3月31日为第一季度,4月1日到6月30日为第二季度,7月1日到9月30日为第三季度,10月1日到12月31日为第四季度。每一业务年度各分公司共须报12期帐单。
各分公司于每一季度结束后的30天内,必须将分保帐单编制完毕并报送总公司分保处。付款方必须在每一季度结束后的45天内将帐单余额付给收款方。
分公司在每个季度结束后30天内编报分保季报汇总表送总公司。分保费若有分期付款的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十三、帐务结算
从1996年度开始,各分公司必须单独建立分保帐户,凡属分保保费或赔款各分公司直接同总公司办理结付手续。各分公司应付的分保款项不得与应付总公司其他款项轧差、顶替或任何形式的转换,以保证分保资金的正常运作。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保帐户情况如下: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南礼士路支行宣内分理处
帐 号:417--273013--73
户 名: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金清算中心
十四、申报
各分公司每一张保险单所承保的各类业务如果总保额(100%)折合人民币达到或超过以下限额时,应在其承保业务前及时向总公司分保处申报。
1.团体人身意外险: 10000000元人民币
2.中小学生平安险: 10000000元人民币
3.人身意外险: 1000000 元人民币
4.大额疾病医疗险: 1000000 元人民币
5.航空人身意外险: 1000000 元人民币
6.其他险: 1000000 元人民币
十五、总公司业务管理部分保处联系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甲45号格兰云天大酒店510房间
联系电话:66088730 66071166--510
传 真:66088757
邮 编:100031
附表:一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
分保季报汇总表
业务年度:
帐 单 期:
货 币
制表日期: 货币单位:
----------------------------------------------------------------------------------------------------------------------------------------------------
|编 码| 险 种 |总 保 额|总 保 费|分 保 费|分保手续费 |退保金|退回分保手续费|总赔款金额|应摊赔款|余额|未决赔款|备注|
|------|------------------|----------|----------|----------|------------|------|--------------|----------|--------|----|--------|----|
| O | 团体人身意外保险| | | | | | | | | | | |
|------|------------------|----------|----------|----------|------------|------|--------------|----------|--------|----|--------|----|
| P |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 | | | | | | | | | |
|------|------------------|----------|----------|----------|------------|------|--------------|----------|--------|----|--------|----|
| Q | 中小学生平安保险| | | | | | | | | | | |
|------|------------------|----------|----------|----------|------------|------|--------------|----------|--------|----|--------|----|
| R | 大额疾病医疗保险| | | | | | | | | | | |
|------|------------------|----------|----------|----------|------------|------|--------------|----------|--------|----|--------|----|
| S | 航空人身意外保险| | | | | | | | | | | |
|------|------------------|----------|----------|----------|------------|------|--------------|----------|--------|----|--------|----|
| U | 健康保险 | | | | | | | | | | | |
|------|------------------|----------|----------|----------|------------|------|--------------|----------|--------|----|--------|----|
| Y | 其他险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经 理: 复 核: 制表:
附表:二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分保业务季度帐单
险 种:
业务年度:
帐 单 期:
货 币: 货币单位:
------------------------------------------------------------------------
|科 目 | 借 | 贷 |
|----------------------------|------------------|------------------|
|分 保 费 | | |
|----------------------------|------------------|------------------|
|分保手续费 | | |
|----------------------------|------------------|------------------|
|赔 款 | | |
|----------------------------|------------------|------------------|
|退现金赔款 | | |
|----------------------------|------------------|------------------|
|未到期保费转入、转出 | | |
|----------------------------|------------------|------------------|
|未决赔款转入、转出 | | |
|----------------------------|------------------|------------------|
|退保手续费 | | |
|----------------------------|------------------|------------------|
|余 额 | | |
|----------------------------|------------------|------------------|
|合 计 | | |
|----------------------------|------------------|------------------|
|未决赔款数 | | |
------------------------------------------------------------------------
经理: 复核: 经办: 公司签章
年 月 日
注:1.退现金赔款这一项,只有作过现金赔款帐单的当季度帐单内冲销向总
公司要过的现金赔款数,但已决赔款这一项已包括此数。
2.未到期保费转入,转出,未决赔款转入,转出,这两项在3年核算期结
束当期使用。
3.未决赔款数在每年第四季度帐单中使用。
附表:三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现金赔款出险通知书
编号: 年 月 日 币制:
------------------------------------------------------------------------
|分出公司名称: |
|--------------------------------------------------------------------|
|出单分支公司名称: |
|--------------------------------------------------------------------|
| 险别: 业务年度: |
|--------------------------------------------------------------------|
|赔案内容摘要: |
|--------------------------------------------------------------------|
|保单号码: 保险期限: |
|--------------------------------------------------------------------|
|保额(100%): 分保数额(20%): |
|--------------------------------------------------------------------|
|现金赔款(100%): 分保数额(20%): |
|--------------------------------------------------------------------|
|赔案发生日期及地点: |
|--------------------------------------------------------------------|
|损失内容摘要: |
------------------------------------------------------------------------
以下供接受公司使用
------------------------------------------------------------------------
|法定业务部编号: 审核赔款金额: |
|--------------------------------------------------------------------|
|法定业务部处理意见: |
| |
| |
| |
|--------------------------------------------------------------------|
|法定业务部批准人: 经办人: |
------------------------------------------------------------------------
批准: 复核: 制表: 日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行政司法行为

2000年11月5日 10:42 济南,政法论丛 发表时间:199701




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行前)。它具有以下特征:⒈行政司法行为是享有准司法权的行政行为,即以依法裁处纠纷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为。它按照准司法程序来裁处纠纷,坚持程序司法化的原则;⒉行政司法行为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行政仲裁机关(《仲裁法》颁行前)及调解机关;⒊行政司法行为的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它们是由于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决定,或双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行政机关、其他当事人侵害相对方合法权益而产生的,在权利和义务发生利害关系的争议或纠纷;⒋行政司法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依法行政的活动,即行政机关依法裁处纠纷的行为;⒌行政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

由此可见,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法律行为,是行政过程中典型的适用法律的行为,因此,合法性是它最基本的要求和特性。有效的行政司法行为必须主体适格、内容和程序合法、具备法定的形式和规格。行政司法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准司法行为。它不仅采取了类似于司法诉讼程序的一些作法,如依申请才受理、调查取证、审理与决定、回避,有的还采用合议制、辩论制等;而且在行政司法过程中,行政机关作为第三者充当裁决人即起了“法官”的作用来裁处纠纷。所以行政司法行为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当事人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等原则,以贯彻司法公正性。

行政司法行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式化,有利于行政机关加强对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审查以及救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应善于实施行政行为,来影响和调整其权利、义务关系,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起到市场经济冲突规则裁判员和经济关系、经济秩序调节者的作用。这正是行政司法价值功能的体现。行政司法的实质就在于以间接手段而不是以直接的行政命令手段来管理经济,它通过调处纠纷和对行政机关自身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式化为中介,来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宏观调控,引导和矫正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仅如此,行政司法行为通过及时、便捷地解决纠纷,使当事人投诉有门,防止矛盾激化,这在维护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等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从现代法制的发展来看,行政司法行为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乃是基于近现代化社会行政管理对象的复杂化而需要贯彻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所致。行政管理对象的复杂化不仅指从量上看各类纠纷的增多,而且从质上看许多纠纷涉及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越来越强。若让它们完全或径直诉诸于法院,既会增添“讼累”,又不利于简便、及时和有效地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既具有行政管理经验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组成专门机构,不同程度地参照司法的程式化要求并体现行政效率的原则,从而既保持公正、合法,又简便、迅捷、灵活、低耗费地解决纠纷。同时,使这种解决方式和结果与法院诉讼适当相衔接,通过接受法院司法监督和支持执行,以保证其办案质量和法律效力。这样,也有利于以法制权,加强对行政机关自身行政行为的监督、审查和救济。

行政司法行为的存在、发展和功能之充分发挥,更是深深置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导致社会冲突或纠纷的增多及解决难度的增大(因涉及利益关系及专业性增强),从而要求多渠道、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方式,以摆脱传统的三权分立体制下主要靠法院审判这种纯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模式之局限,努力探寻和拓展审判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和途径,并使其向着民主性、公正性、专业性、效率性等方面发展。行政司法行为就是适应了市场经济需要多渠道、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客观要求,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且有利于加强经济执法以及司法。

行政司法这种特定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对经济间接干预的重要手段。其中,以英国和美国的行政裁判制度尤为典型,一般所通行的是行政复议行为和行政裁决行为(有些国家也存在着相似于行政调解的组织和机能),所裁处的对象既包括行政争议又包括民事纠纷,且更注意采用司法程序和尊重当事人的权利。

我国的行政司法,其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乃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特别是行政法制,更具体而言是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的一项成果和产物,是在发展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并使行政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强化其自律机制使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我国的行政司法行为包括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仲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行前)。行政复议行为主要解决那些对行政机关的相关处理和决定不服而产生的行政争议,其范围基本上与行政诉讼的范围一致并略宽,以便于行政复议同行政诉讼相衔接。行政复议是我国相对最为规范的行政司法形式,其法律依据也更较充实。行政裁决行为主要解决与合同无关的若干民事纠纷,行政裁决行为总的来说可分为确权行为(以解决权属争议和权限争议)以及归责行为(以裁处损害赔偿纠纷和侵权纠纷)这两大系列,其中包括关于专利、商标的专门行政裁判行为。行政调解行为所解决的民事纠纷其范围就更宽,既包括合同纠纷又包括非合同的民事纠纷乃至民间纠纷,既包括损害赔偿或补偿纠纷又包括侵权赔偿纠纷,还包括经济纠纷、劳动争议、权属和权限纠纷等。行政仲裁行为主要解决相关的合同纠纷(特别是经济合同纠纷),也解决一些其他的民事、经济和劳动纠纷。在这四种具体的行政司法行为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都是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它们通过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来解决有关纠纷或争议,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律效力,同当事人之间发生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都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并使其接受司法审查的。行政调解则是行政机关居间对双方当事人发生的纠纷进行调停,而不是行使行政权力,所达成的调解协议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和执行力(除了仲裁中的调解之外),是靠当事人自觉履行,而调解不成或不服调解的还可进行裁决或可申请仲裁,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行政仲裁乃是行政机关的特定机构以第三人的身份对特定的纠纷或争议居中作出公断或裁决,它采用合议制,按照特有的仲裁程序,并由特定的机构进行,因此其司法性较其他行政司法行为更为明显,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也强于一般行政裁决之效力,不服行政仲裁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由于行政仲裁背离了仲裁制度所固有的民间性本质特征,典型地体现了我国以往实行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痕迹,随着《仲裁法》的颁行,已导致行政仲裁向民间仲裁的改革和转轨。

从行政司法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上述及的这些行政司法行为均可称为“显形行政司法”,即以特定的行政司法形式(复议、裁决、调解等)裁决明显存在的法律争议或纠纷;除此而外,还有所谓“隐形行政司法”,即平常所说的行政行为司法化,它是指行政机关虽不是处理明显存在的法律争议,但行政机关作出关系或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救济等),也需要“司法化”,即不同程度地采用司法程序以提高具体行政行为的质量并保证其公正性、合法性,因为它们很容易引发潜在的法律争议。从广义上说,行政司法就是运用准司法程序规范行政的各种规则、制度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看,行政司法行为及其作用的发挥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它涉及到我们整个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程式化问题。关于行政行为的司法化,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就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法不仅在一般程序中规定了立案、调查、检查、审查、陈述与申辩、决定、送达等必经环节,而且还正式规定了听证程序。听证会要告知受处罚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依法享有的申辩和质证权利,有利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有利于调查取证和正确适用法律,从而便于贯彻程序公正原则。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行政行为规范化、程式化、法制化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法制的建立和健全,行政司法行为面临着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挑战。

(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纠纷解决机制和体制,而且要求增强经济主体的自主权利和自治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颁行,促使了行政仲裁向民间仲裁改革和转轨,把本不应当归于行政司法的仲裁制度从行政司法体系中分离出去使之还原归位。这样,一方面引起我国行政司法制度的相应调整和改革,调整后的我国行政司法体系即由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组成,主要解决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各类纠纷,而把大部分合同纠纷和其他适合仲裁的财产权益纠纷留待当事人双方自愿去选择民间仲裁解决。这就既符合了国际上行政司法的通行形式,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行政司法制度自身的建设和改革。另一方面,必然导致我国形成民间仲裁、行政司法、法院审判三足鼎立、三位一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裁判制度体系,以便于用多种形式、手段和途径解决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民事、经济纠纷和其他各种纠纷,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其中,民间仲裁属于非权力型的审判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行政司法属于权力型的审判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天地。

然而,从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国际上的某些特例来看,《仲裁法》的颁行并不等于把一切纠纷和争议都排除在行政仲裁之外。国外就还存在所谓“特种仲裁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现行《仲裁法》所统一规定的仲裁范围之外的某些纠纷,如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这些都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纠纷,当然就不宜由民间仲裁来解决。因此,是否也需要实行特种仲裁或是否应属于行政司法范畴,都很值得深入研究。

(二)必须拓展新的行政司法形式和行为,例如行政申诉行为。对已超过复议申请和起诉时效的争议而当事人仍不服的;或当事人不愿通过行政复议或起诉解决纠纷,而希望通过行政监督手段来解决的;或当事人认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能够自己纠正的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行政申诉的途径予以解决。

(三)行政调解作为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说服教育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形式,在新时期已成为行政指导方法的一种,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和宽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行政调解也应当同其他行政司法行为一样具有其相应法律效力,否则它同民间调解就无实质区别,也无任何权威,就很难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和功能。为此,我们认为,行政调解协议理应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如一方当事人不按约履行,另一方可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只不过在执行调解协议之前,必须由法院重新审理,如法院认为调解协议合法,才判令执行。

(四)深入探究行政司法行为,还必然涉及到正确认识和把握行政司法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司法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属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它是指在行政司法活动中,行政司法机关与其他参加人之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其实质就是行政司法机关在依法裁处各类纠纷过程中与有关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司法法律关系的主体不限于行政司法行为的主体(行政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它还包括发生并要求解决争议或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公民、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而且行政司法法律关系还不同于其他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同管理相对人之间地位具有不对等性,行政行为具有单方面性,其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等。在行政司法活动中,行政机关是以第三人的身份充当裁判者来解决相对人双方之间的纷争,因此作为行政司法机关,就必须充分注意和尊重当事人双方的意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当事人权利义务一律平等以及回避等重要司法原则,以体现其公正性,从而既保证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职权,又保障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督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督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保障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政府部门或者受政府委托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类基金和资金。
第三条 (原则)
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监督,应当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规范化,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四条 (主管部门)
上海市审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
第五条 (审计范围)
上海市审计局和区、县审计机关(以下统称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对本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支付、增值运营以及其他有关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 (审计内容)
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情况;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和使用情况;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结余和专户储存情况;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上解、下拨、调剂情况;
(五)社会保障基金的核减和转移情况;
(六)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提取、上解、下拨、使用管理费用的情况;
(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直接承办或者委托金融机构承办社会保障基金汇缴结算、增值运营的情况;
(八)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情况;
(九)国家或者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事项。
第七条 (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
审计机关应当在每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对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各项社会保障基金上一年度的征集、支付以及增值运营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可以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对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各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专项审计或者审计调查。
第八条 (审计组的组成)
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监督,可以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
由市审计局直接进行审计的事项,可以组织下级审计机关以及有关专业人员参加。
第九条 (审计通知书的送达)
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的3日前,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承办社会保障基金汇缴结算、增值运营等业务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受托金融机构)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十条 (审计方式)
审计监督可以由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有关资料的报送)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受托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审计机关报送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支付和增值运营的预算、决算报告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第十二条 (有关资料的查阅、调取)
审计机关有权查阅、调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审计机关有权查阅、调取受托金融机构承办社会保障基金汇缴结算、增值运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此有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 (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调查)
审计机关有权就审计事项所涉及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十四条 (审计报告的提出)
审计组对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审计结束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受托金融机构的意见。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受托金融机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并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
第十五条 (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作出)
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有关社会保障基金征集、支付、增值运营等规定的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受托金融机构。
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六条 (纠正建议)
审计机关认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受托金融机构所执行的有关基金征集、支付以及增值运营的规定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当建议制订该规定的机构或者主管部门予以纠正;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审计结果的报告和公布)
审计机关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结果。
审计机关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向社会公布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结果。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
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负有指导、监督的职责。
第十九条 (应用解释部门)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月8日